本书以黄文弼先生的著作《西北史地论丛》为底本,从关于新疆的山系、水系及西域诸国的分布与变迁等主题的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论述部分进行汇编掌上策略,以体现作者将历史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主要研究特色,这对当代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西北这片土地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黄文弼1893—1966,字仲良,20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著有《高昌陶集》《高昌砖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新疆考古发掘报告》《西北史地论丛》等。
【书籍目录】第一章 新疆地形古今谈
第一节 山系
第二节 水系
第二章 谈古代塔里木河及其变迁
展开剩余87%第一节 塔里木河的现状
第二节 古代塔里木盆地中之河流
第三节 河道变化
第三章 罗布淖尔水道之变迁及历史上的河源问题
第一节 罗布淖尔名称及位置
第二节 水道变迁探查之经过
第三节 水道变迁时代之推拟
第四节 罗布沙漠之移徙
第五节 历史上的河源问题
第四章 汉西域诸国之分布及种族问题
第一节 西域诸国之分布
第二节 西域各国之种族
第三节 张骞使西域路线考
第四节 两汉通西域路线之变迁
第五节 汉通西域后对西域之影响掌上策略
第五章 大月氏故地及西徙
第一节 大月氏故地
第二节 大月氏西迁
第六章 略述龟兹都城问题
第一节 历史上的龟兹
第二节 龟兹遗址
第三节 龟兹故都
第七章 焉耆博斯腾湖周围三个古国考
第一节 焉耆国都问题
第二节 尉犁、危须国都问题
第八章 高昌史事略
第一节 车师王有国时期
第二节 高昌王麹氏有国时期
第三节 唐代西州时期
第四节 回鹘统治时期
第五节 吐鲁番时期
第六节 高昌疆域郡城考
第九章 古楼兰国历史及其在西域交通上之地位
第一节 楼兰史略
第二节 楼兰及鄯善在西域交通史上之地位
【精彩文摘】第四章 汉西域诸国之分布及种族问题(节选)《汉书·西域传》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掌上策略,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按计数列入《西域传》之国家,连乌孙共五十三国。据《西域传》叙论,皆根据宣、元以后材料,则所立之五十三国,本分割后而言。然则汉武时之三十六国为何?说者不一。荀悦《汉纪》载西域三十六国为:婼羌、沮沫、精绝、戎卢、渠勒、皮山、乌秅、西夜、蒲犁、依耐、无雷、捐毒、桃槐、休循、疏勒、尉头、乌贪、卑陵、渠类谷、隋立师、单桓、蒲类、西沮弥、劫日国、狐胡、三山国、车师,凡二十七国,小国也。扜弥、于阗、难兜、莎车、温宿、龟兹、尉梨、危须、鄢耆九国,次大国也。按《汉纪》所列之三十六国,核与《汉书》所载多不合,如卑陵国,《汉书》作卑陆国,犹可云因字形相近而讹。又如渠类谷国,为卑陆后国所治之地,不当分为二国。又乌贪訾离国,在宣帝时都护分车师后王之地以处匈奴降王兹力支。又汉武时有姑师而无车师,至宣帝时郑吉破姑师,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后汉书》以前后部及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为车师六国。据此,是荀悦所述汉武时之三十六国中,乌贪、卑陵、渠类谷、蒲类四国,皆武帝后所立,车师当作姑师。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以为孝武时之三十六国应为: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国、狐胡、渠犁、乌垒,共三十六国。是徐松考订荀悦所记孝武时之三十二国,再加楼兰、子合、姑墨、乌垒四国,适合三十六国之数。按《汉书》云“西夜国王号子合王”,是西夜、子合为一国。《后汉书》云,今各自有王,是分为二国乃后汉之事,徐松据后汉时国名增入子合,实为不合。又大宛在葱岭西,又在乌孙西,与叙传所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者不合。故孝武三十六国,不当数大宛。故实只三十四国。又按据《史记·大宛列传》,乌孙、仑头常苦汉使,是仑头在汉初亦为强国,及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攻大宛乃屠仑台;则仑台之灭在武帝太初三年以后,故数孝武时三十六国,当加入仑头也。又荀悦《汉纪》有隋立师,当从《汉书·西域传》作郁立师,在武帝时为强国,李广利为其所败,虽一度并入车师,仍复立国,故应加入,适合三十六国之数。今述各国之分布如下。
按《汉书·西域传》叙传称述西域情形,称:“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按《汉书》所称之南北大山,北即天山,南即昆仑山;中央之河,即今之塔里木河,葱岭即今之帕米尔高原也。据《西域传》所述,是自玉门、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皆为汉时三十六国分布之地。今本地形,分为五组,述之如下。
(一)塔里木盆地组
按位于塔里木盆地之南部者有七国,自东向西数:
1. 楼兰
后改名鄯善,即今罗布泊一带。王治扜泥城。民随畜牧逐水草,最在东头,与汉关相接。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2. 且末国
即今车尔臣一带。王治且末城。今车尔臣有其遗址。西通精绝二千里。
3. 精绝国
即今克里雅之东,尼雅北沙碛中。后汉时为鄯善所并。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4. 扜弥国
《史记》作扜冞,《后汉书》作拘弥,在今克里雅一带。宁弥故城在今克里雅河旁。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
5. 于阗国
即今和田、洛浦、墨玉三县地。王治西城,今洛浦北阿克斯色伯勒一带。西通皮山三百八十里。
6. 皮山国
即今皮山县境。王治皮山城。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
7. 莎车国
即今叶尔羌、莎车、叶城一带,为南道之终点。
以上七国皆在塔里木盆地之南部,当汉通西域之南道。《汉书·西域传》云:“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即此也。次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者,自西向东数:
8. 疏勒国
今喀什、伽师一带。王治疏勒城。《新唐书》作王“居迦师城”,今伽师有其遗址。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列市。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
9. 温宿国
今温宿、乌什县境。北至乌孙赤谷六百一十里,东通姑墨二百七十里。
10. 姑墨国
今阿克苏至哈拉玉尔滚一带。王治南城,在温宿东南。东通龟兹六百七十里。
11. 龟兹国
今库车、拜城县境。王治延城,今库车城。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12. 仑头国
今轮台县南约 25 公里地有故城遗址。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为李广利所灭。汉屯田于此。
13. 乌垒国
都护治所。今轮台县策特尔南沙碛中。
14. 渠犁国
今尉犁县西境沙碛中。亦为汉之屯垦区,有田官。东通尉犁六百五十里。
15. 尉犁国
今阿满沟至紫泥泉子一带。王治尉犁城,今紫泥泉子一带。
16. 危须国
今哈拉沙尔之东曲惠附近有其遗址。西至焉耆百里。
17. 焉耆国
今哈拉沙尔一带,旁博斯腾湖。王治员渠城,在今哈拉沙尔北六十户一带。南至尉犁百里。
以上十国,皆在塔里木盆地之北,当北道之冲。《汉书·西域传》云:“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即此也。以上十七国,皆在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带,营田畜,有城郭之居,所谓城郭之国是也。
*以上内容摘自《神秘的西域》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掌上策略
发布于:北京市嘉多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